前不久,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遵义工作中心与上海市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签订战略协议,共同组建遵义院士工作中心气象医疗健康大数据工作室。
这是贵州省遵义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名城聚才”工程的一个重要成果。遵义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前人才“孔雀东南飞”的现象比较突出。如今,这种局面正在被打破。作为当地招才引智、人才培育的高端平台——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遵义工作中心于去年8月挂牌成立。截至目前,该中心已入驻专家团队10个,引进院士8名,建成及在建的信息化项目40多项,主要涉及遥感图像处理、无人机遥感等产品建设。
通过项目合作,采取结对帮带、委托管理、举办培训讲座等方式培养本土人才是院士遵义工作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近一年来,由陈润生院士领衔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团队先后与遵义市汇川区、习水县等地开展医疗合作,培训基层医疗技术人员5000余人次。
按照“立足遵义、服务贵州、辐射全国”的发展要求,院士遵义工作中心与习水县就电商扶贫、煤矿安全预警系统开发等方面开展项目合作;成立院士遵义中心大方县工作站,助推扶贫开发、基层医共体建设。还积极向外输出服务,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山西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联合成立驻高校工作站,开展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学生实践基地等合作。
院士遵义工作中心成立不到一年时间,为什么会取得这么多成果?据了解,遵义市近年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名城聚才”工程的若干意见》《院士遵义工作中心扶持奖励办法》等人才政策。仅2017年市县两级财政就累计投入人才发展专项资金3.24亿元。自2012年以来,遵义已累计引进两院院士30余名、国家“千人计划”等创新型领军人才89名、博士等高层次人才450余名、各类急需紧缺人才2万余名。
遵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谭华伦说:“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工作要想变被动为主动,一方面要坚持改革创新,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优厚的政策扶持、留住人才,当前人才引进与输出双向良性互动的格局正在遵义形成。”